| ||
去年初診斷為肺腺癌第四期的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翁雯柔,歷經一年多堅強地抗癌過程,可惜過不了年關,春節前先走一步,於二月十日過世。 翁雯柔素有「美女醫師」之稱,不僅門診有許多「死忠」患者,還出書、寫文章、上節目分享美麗秘訣,工作、母職外,同時進修博士班。去年春節前,她久咳不癒、身體痠痛,檢查才發現罹患肺腺癌第四期。 一發現就已是癌末,即使身為醫師,五十五年次的翁雯柔也曾害怕驚慌,但她很快打起精神抗癌。去年二月,她在接受第二次化療前,還寫信給熟識的記者,「一開始害怕驚慌,到現在已欣然接受,並且準備長期抗戰中」。 翁雯柔也在部落格中透露她的抗癌心情,即使化療副作用嚴重,治療後腫瘤指標不樂觀,她也從未放棄。 她一次次寫到,每次快要沒信心時:「我一定要記得,我還能呼吸」。因為化療導致瓜子臉變圓臉,她的部落格還將治療前後照片擺在一起,說自己過去臉太瘦,得靠玻尿酸才能顯得豐腴,現在玻尿酸在她臉上「找不到立足之地」,其他人要像她一樣,還得花錢呢! 身為醫師,翁雯柔完全了解治療可能「無效」或出現「例外」,部落格上最後一篇她親手執筆的文章發表於去年六月,她寫著:「今天醫師通知我,我的腦膜有瀰漫性的癌細胞轉移。我很想大哭,因為我是醫生,我知道這句話的意義。可是媽媽在我身旁…我還是努力的保持勇敢。」 「我覺得自己踩到地雷了,雖然知道人各有命,我祈求能夠度過這個難關!因為我還有放不下的……」直到最後,翁雯柔仍努力運動、做操、念佛經,把握與兒子相處的機會,努力到最後一天。 |
醫師也會變成病人,名醫罹癌過世,令人不勝欷歔。
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李宇宙五年前也發現肺癌,三年前過世,年僅五十四歲。李宇宙生前不諱言自己有三、四十年菸齡,對可能得肺癌似早有預感,他罹癌後,「從醫師變成病人」,還曾有病人接獲他死訊而鬧自殺。
台北榮總婦產科主治醫師楊勉力四年前也罹患肺癌第四期,直到癌細胞導致肋膜積水,呼吸困難才知得病,後併發肺動脈血栓離開人間,得年六十歲。
和信治癌醫院肝膽腸胃腫瘤科醫師林毓萌,在腫瘤破裂吐血,才驚覺罹患肝癌末期,他常看診到深夜,沒空吃飯,總以花生果腹,同事叫他「土豆伯」,過世時五十四歲,還有同事自責未勸阻他,少吃易含黃麴毒素的花生。
國衛院研究也指出,東方女性罹患肺腺癌與基因變異高度相關,肺腺癌早期是「安靜」的癌症,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是三、四期,加上移轉速度快,死亡率較高。
癌症希望協會秘書長蘇連瓔說,如果無理由的呼吸困難、體重減輕、疲倦,或頸部、鎖骨淋巴結出現腫塊、久咳不癒,一定要提高警覺。高尚志說,電腦斷層可找出小於一公分的腫瘤,建議有家族史、抽菸習慣、五十歲以上者,一到兩年定期檢查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會想PO這篇文章 是因為幾年前 假日陪朋友去台北長庚醫院看皮膚 當時就是掛這名翁雯柔醫生
其實我對她的長相沒多大的印象 唯一有印象是她皮膚很好 而且人也很客氣 所以當時對他印象很深刻
記得去年吧 看到他罹癌的訊息 好驚訝 今年年前過世 覺得人生真無常
不過 其實很多名醫也是會因為忙碌 疏於照顧自己的身體
當醫生的 理當應該更會照顧及關心自己身體才是 但如果連醫生都會疏忽了
那是否意味著我們一般人更要更注意自己的身體
平日除了飲食及生活正常外 運動及健康檢查及自覺也不能少
我還是覺得對健康 寧可多想一點 也不要有僥倖的心態 自覺身體有問題 就去尋問醫生
健康是什麼都換不到的
我想!保重及愛惜自己的身體 也是一種對家人負責任的態度吧!